盘点!2023年医疗耗材领域热点事件!

  妇科耗材系列     |      2024-05-22 14:01

  在2023年,医疗耗材领域经历了多起备受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国家政策调整、行业监管加强到企业创新活跃,均凸显了医疗耗材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梳理,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2023年,国家组织开展了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涉及骨科耗材、人工关节等品种,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

  企业中选率高达98%:128家企业参与集采,其中126家中选。市场领先企业和国内外头部企业均有所参与,确保了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多样性。

  此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预计每年将为国家节约39亿元的费用。此外,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67亿元的费用。同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推行将继续推动国产替代的进程,促使相关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有利于提升国产高值医用耗材的竞争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选定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和康复为检查重点,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必要时可追溯至前年度或延伸至2023年度。

  2022年重点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在血液透析、高值医用耗材等领域的使用医保基金情况,包括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结算费用。同时,还检查医保经办机构的服务协议履行、费用审核与结算支付,以及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并提出,到2023年底前全部统筹地区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智能审核和监控数据准确上传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开展经办智能审核,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

  此次检查重点针对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飞检工作常态化模式将形成,医保监管颗粒度也将再度细化。这一举措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为满足临床需求,国家医保目录不断扩大,将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医用耗材纳入保障范围。2023年7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意见,重点任务包括细化分类原则、修订《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修订完善分类目录等,以有序调整产品类别。同时,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强化产品分类与通用名称命名衔接,建立分类命名数据库,保障分类及命名规则有效实施。

  原则上临床价值不高、价格或费用远超基金和患者承受能力的医用耗材,以及非治疗性康复器具等不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鼓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之间采取区域联盟或协作等形式,探索建立联盟或区域内统一的耗材目录和支付标准。

  招采子系统自上线以来,已经成为了药品、耗材、试剂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等业务的核心平台。全国已有28个省份(含兵团)成功启用系统。大部分省份已经完成了系统对接工作,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耗材治理工作,例如贯标对码、重复拿码和数据清洗等。

  这一政策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减少区域性的价格差异,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对于企业而言,统一招采意味着更为规范和透明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深耕细作的,公众号:易联智慧云新旧平台交替之际,医保编码“大清洗”刻不容缓!

  深耕细作的,公众号:易联智慧云新旧平台交替之际,医保编码“大清洗”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全国范围内规划配置了3645台大型医用设备,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配置规划将按年度实施。

  近年来,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和增加优质资源,分层分级提高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医学高峰和省级医疗高地、提升市级和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健全省—地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均等化成为关注的焦点。政府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此举有助于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医用耗材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应关注基层需求,研发适合基层的医用耗材产品,积极参与医疗资源下沉的过程。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国家将高端医疗器械列入鼓励类产业。鼓励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激发药品企业创新研发动力。

  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

  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55个创新医疗器械,优先审批77个医疗器械,获批数量比2021年增加57.1%。上海市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示范,对10类医疗器械,开展创新器械项目申报:

  1.植介入器械;2.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3.医用成像器械;4.手术器械;5.治疗器械;6.诊察监护器械;7.康复器械;8.妇产科、辅助生殖器械;9.医用软件;10.其他医疗器械。

  为符合条件的产品开通“绿色通道”,消除医院引入和使用的障碍,这一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资源投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提升国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应把握政策红利,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包括提升医药集中采购经办水平和常态化开展网采率测算。7月4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全市参与集采、挂网采购的所有医疗机构实现全品种全用量网上采购,禁止网下采购行为。其他地区也在推进网采率工作,例如广西柳州市强调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新疆尔自治区医保局分析当前形势并提出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召开药品和医用耗材专项治理启动会

  全国范围内正在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网采率工作,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管理水平,以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趋势来看,

  年中,国防部发布《全军试行低值医用耗材区域带量集采》,全军医疗机构、药材供应机构将试行低值医用耗材区域带量集中采购。此前,军队医院药品、器械采购由各战区和军兵种自行招标。

  2021年起,为解决低值医用耗材采购问题,后勤保障部在联勤保障部队开展试点,探索医疗机构联采模式,指定驻闽某医院牵头,成功遴选5个品种集中谈判议价,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87%。还探索了联勤区域统采模式,由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牵头组织,遴选4个品种集中谈判议价,平均降幅39%、最高降幅83%。

  医疗机构联采、联勤区域统采两种模式,由各区域联勤保障机构、总医院分别牵头,相关医疗机构、药材供应机构自主联合组团,按照上年度实际用量的70%-80%开展带量集采,采购结果共享共用。此举通过建立需求统筹归类机制、采用以量换价采购策略等措施,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最大程度防范廉政风险。TOP9

  全国各地将加快医保分类代码对接,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实行“技耗分离”,将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制定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建立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协同推进机制。

  今年五月,在“2023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高峰论坛上公布了2022届中国顶级医院100强名单。前三由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包揽。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雷竞技官网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