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电刀不够用了 vs 后勤:我也买不到 |医院面临耗材紧缺难题

  妇科耗材系列     |      2024-09-22 17:46

  辽宁大连某三甲医院影像科医生张平(化名)表示,因为这段时间物资紧缺严重,已经开始对预约号进行大幅度缩减和延期。

  同一家医院门诊部的王丽护士(化名)正面临相同问题,「点刺试剂和脱敏药五月中旬用没了,麻烦代理从同城其他医院调,最开始还能有些,但是就在上周,兄弟医院告知自己的存货也用完了。」

  中科大附一院南区的楚雄医生(化名)告诉丁香园,科室目前大大小小的器材库存都即将见底,「一开始是球囊告急,打电话之后库存没调来,又被告知透明胶带都没有了。」

  物流封锁后,单一类型的耗材尚且可以通过同类型替补。但一些精密器械如电刀、微创设备等,返厂维修则「难如登天」。

  楚雄表示,有些同行所在的医院甚至只剩一台电刀勉强维持手术室运转。护士笑称,现在大家干活之前,除了说「手术顺利」,还会补一句「愿电刀平安」。

  沈阳市一名医疗器械科负责人孙鹏(化名)告诉丁香园,随着奥密克戎侵入我国造成感染,以前搭建好的医疗物资转运体系也面临被迫的改动,「今年的运输本来就会比以往慢一些,因为很多进口的医疗试剂都需要冷链运输。」

  「伴随着这段时间疫情加重,很多医疗器械公司的运作停摆。想要临时寻找第二替补是一个很耗费时间的选择,甚至有可能根本没有第二替补。」作为后勤负责,孙鹏表示,一些人工血管、prolene、雷竞技APP官方Gore-Tex 等都只能进口走上海洋山港,「检验科的一些免疫试剂、病毒学试剂,虽然能够从天津、深圳等地需找替代,但一是紧急调配货量不足,二是人家也未必愿意合作。」

  孙鹏解释道,这是因为目前医院医疗耗材缺口很大,在同样的报价下,生物器械公司也倾向于将物资调配给临近医院,以节省运输成本,「目前的情况,就是尽力维持。」

  这样的窘境并非孤例。山东泰安某医院后勤主任张栋(化名)更是为仪器维修愁「秃了头」,因为该院很多德国产的设备需要检修,但「好不容易把工程师请过来,结果因为行程码带星被劝返了。」

  2021 年,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上海港,连续十一年蝉联世界第一。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港可能吞吐了「全国最多的进口医疗耗材」。

  另一方面,上海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绝对高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 2020 年底,上海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34295 家,其中生产企业 963 家,经营企业 33332 家。

  上海市统计公报显示,至 2021 年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 7000 亿元,占全国 1/5;全球药企前 20 强的 18 家,医疗器械前 20 强的 17 家都落户上海。

  4 月 5 日,工信部副部长、上海前方工作组组长王江平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第一批复工企业「白名单」中,医疗健康类占近三分之一。

  据业内人士孙鹏介绍,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复工相比,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产业的服务周期更为复杂,相比于「一手交钱、一手提药」的简单模式,医疗器械和耗材还包括以下环节:器械需要培训医师,定期维修,更换配件,试剂更新,软件更新等,而另一些精密又不可或缺的耗材不少都依赖进口,「目前癌症治疗等紧急用药确实能够走应急协调发出,但一些常态需求的试剂和器械暂时难以找到货源。」

  山东的张栋主任也表示,目前医院里的手术耗材仍需要通过医疗器材经营企业进行拿货,「但对方负责人在配送完手头库存之后也无计可施,因为新的货物都还在等待清关。」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杨杰孚提出,目前各大三甲医院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进口的占比过高。「三甲医院可以说高端设备(例如)CT、核磁、血管造影机、超声心电图等等,最高档设备可以说 90% 都是进口欧美。」

  根据《2016~2022 年中国 CT 设备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我国 CT 设备市场中通用医疗、西门子、飞利浦三家 CT 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70% 左右,再加上东芝和东软,5 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 94%。

  「即便是我国能够独立自主研发的器械,目前一些核心配件也需要使用国外货源。」圣湘生物研发工程师吕萍(化名)告诉丁香园,「在市场需求下,全球性采购更高水平的配件无疑是更有利的行为。当然,这是全球还没有面临疫情冲击的情况下。」

  吕萍表示,目前医疗产业「卡大脖子」现象依然存在,「拿尿常规机子举例,虽然可以进行独立的生产,但部分定标试剂依旧需要进口。」

  上海疫情后,美国医院协会(AHA)发布预警,称美国正在出现全国性的造影剂短缺问题,多家医院报告库存已不足一周。其中很大的原因上是市场份额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 GE 医疗产能不足。

  而根据 GE 官网,其旗下最大的造影剂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其中生产造影剂 90% 供给全球市场。因此,AHA 敦促 GE 快速对「Omnipaque 分配问题」作出回应。AHA 也对此次短缺做出了自己的评估:预计到 6 月中旬可恢复生产正常。

  6 月 1 日零时起,上海已经开始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这意味着上海的医药企业即将迎来全面复工复产,港口货物也将陆续恢复运转。

  与传统行业不同,医疗耗材及器械产业是一个很依赖全球化的产业,随着过去两年多疫情席卷全球,产业链背后的供应难题像冰山浮出水面。

  高度依赖进口设备是否在疫情中暴露了卡大脖隐患?在疫情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确保医疗物资的配送?日常消耗的造影剂、无菌手套、透明胶带等物资的短缺,是否会为国产产品的崛起提供新的风口?这些疑问都在等待回答。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