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疗自媒体引发了一波恐慌:“生病不要赶年底”。为什么呢?因为最近业内人士纷纷爆料,病人想看病,很多医院却不能、或是没有材料可以给你做手术用。
最近,医疗自媒体引发了一波恐慌:“生病不要赶年底”。为什么呢?因为最近业内人士纷纷爆料,病人想看病,很多医院却不能、或是没有材料可以给你做手术用。
事情的起因是前几天,落款为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的紧急通知被广泛传播。从内容中可以看出,医院将采取停止多个科室部分医用耗材的措施,还将暂停办理高值耗材入库手续。已经送货到临床的供货商被要求自行收回货物。
“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从它的用途也可以发现,高值耗材主要属于专科治疗用材料,比如如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其他脏器介入替代等等。
其实看时间就知道,这个通知已经是10月的事情了。但是这两天医疗自媒体将这件事扩散开来后,引发了连锁反应。
许多医疗业内从业者纷纷爆料,自己最近也了解到类似的限制医用耗材的情况,并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
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一时间引发了普通人的恐慌:难道我生病了去医院,却要因为没有材料可用而“没得治”?
而且更让人费解的是现象的原因:好端端的,医院为什么纷纷下令停止使用这些医用耗材?
为了搞清楚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不妨先抛开恐惧,简单梳理一下可以了解到的事实。
早在11月初,医疗自媒体就发文介绍了当时贵州省停用、限用大量耗材的情况。
比如四川,有业内人士曝光了11月13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发布的《关于医疗控费的通知》,其中同样提到了根据不同条件,限制使用多种耗材。
比如河北省唐山市,计生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紧急通知》,提出停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药品、耗材。
此外,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也都曾有从业者爆料称,所在医院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真正的目的都写在文件抬头里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动静较大的四川、贵州,都曾因为2017年医疗费用增长过高,排名全国倒数,而被国家卫计委责令整改。
今年1至8月,贵州省185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8.05%,增幅最高,在全国排名末位,已被国家卫计委责令整改。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医院纷纷限制、停用医疗耗材,是为了达到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最终目的。
因为早在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医改规划中就规定了具体的控费指标
2017年,药占比(买药花费/总花费)降到30%,消耗卫生材料占比降到20%,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
而停止向病人供应耗材,显然是从源头上降低了耗材费用在总体看病费用中的比重。
这又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要通过不惜大规模地停止使用医疗耗材,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根据人社部近几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增速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让人担忧。
2014年,全国城镇医保基金总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9.6%;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医保数据,但五项社会保险基金2016年的支出增长比前一年增长了20.3%,收入则只增长了14.1%.
简单来说,就是医保基金支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但医保收入的速度却跟不上它。
2016年第一财经日报就曾撰文指出,国际上虽然有研究证明老龄化并不直接增加医疗费用,但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老年慢性病住院率提升和药费占比过高,是医疗总费用增加和医保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测算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将由目前的3万亿增长到2040年的273万亿,清华大学的该项预测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将出现在2024年,倘若加入人口老龄化、一次性趸交等因素,医保基金收支缺口将在近期出现。(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6)
基于这样的现状,贵州三甲医院的事情一被曝光,就纷纷有人猜测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贵州的医保基金已经入不敷出。
不过目前,贵州省卫计委已发布官方声明否认了这一点,并称停止使用的耗材是可用可不用的辅助性耗材。
不管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状况如何,医疗控费的指标确确实实是在那里摆着。而为了完成今年的指标,早在7月,《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就已经从中央下发给各省,整个行动将持续整个下半年。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控费指标是年初就下达的,各省医院却集中从年中开始通知限制耗材使用。
对于大家的猜测,其实此前已经有业内人士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控制医疗耗材的使用的确有助减轻医保资金的压力。
北京煤炭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郑山海承认,控制医疗耗材使用的确会减轻医保资金的压力,毕竟“医保的收入有固定的限额”,不能无限制使用。
据《方案》,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是“规范医疗秩序,净化行业风气”减少过度医疗给病人看病造成的经济压力,整顿医用耗材采购中涉及的商业贿赂、捆绑销售等不健康行为,也可以减缓很多病人一味对高价耗材的迷信。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医疗耗材行业的弊病以及它带给医疗费用的压力,可能不止是这些。
业内人士@白衣山猫发文称,他从台湾业内人士处得到的信息是,中国大陆的医疗耗材费用所占比例远高于台湾。
@白衣山猫指出的这个角度暗示,许多医疗耗材的价格高昂只是“医疗费用过高”的替罪羊。
这引出的又是另一方面的质疑了:钱都去哪儿了?为什么要花过于高昂的“冤枉钱”?
从@白衣山猫的这个角度考虑,也许停用医疗耗材的举措只是层层链条递进下来后、最容易操作的一个环节罢了。
大概了解了以上信息,我们已经能得知,年底屡屡被曝出的医院停用医疗耗材,是为了完成今年医疗控费指标。
可以从新闻中看到,有些医院特别是控费不达标的省份下了一剂猛药,手段相当严厉,比如把控费指标和医护人员、领导的工作绩效挂钩。
而“年底赶KPI”一般的火热行动,一切向指标看齐,这种做法之前就被专家称为“锯箭法则”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钱庆文称其为“锯箭法则”,也就是病人中箭受伤,外科先锯断,然后内科再治疗。体现在医保基金上,就是根据“总额预付”方式,即到年末医保基金用完之后,医院就不愿意再接受病人。
医疗耗材整改这件事上也是一样,费用指标已经用完了,不得不使它降下来,那么在完成指标的关键时刻,就医治病的正常秩序就可能被打乱。
作为普通就医者,我们当然希望对医用耗材的整改、控制就医费用过高增长能有积极的成效,能让普通患者切实分享到整治乱象的成果。但目前来看,指标的设定、整治的执行,会不会存在过于急迫而一刀切的现象?会不会因此对正常的病情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