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体系已基本健全,形成了22大类1100多个品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了卫生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但我国中高端诊疗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如光学仪器、彩超、X射线断层检查仪、植入类产品等。”日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霍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利好的消息是,去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着重布局了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谈到目前我国医疗设备,霍勇认为,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首先,高端医学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低,如诊断、治疗类大型医用设备,高值医用耗材等,此类产品或为高技术、新技术、高价格,或对工艺和材料要求很高,有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外资企业产品占比80%左右,一些产品如手术机器人、ECMO和部分高端放疗设备为外资企业独有。
其次,核心技术薄弱。我国医学装备产业总体仍处于“追赶阶段”,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部分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主要零部件也大多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
最后,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匮乏。根据美国医疗设备专业网站Medical Design&Outsourcing对全球医疗器械公司2020年营收状况的分析和排名,前十家医学装备企业总营收达1900多亿美元,全球共65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仅有5家中国企业入围前100名。
鉴于此,霍勇建议一是加强对国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则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他表示,相关部门应提出更积极、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从生产、研发、准入和应用等环节强化政策的协同性,如完善现有“先进医疗设备示范应用”“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目录”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使政策更加深化和实化,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以国产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吸引外资企业扩大在中国的生产线,推进高端装备全产业链布局,给国产高端医学装备开放提供更大的市场支持。
二是补齐医学装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短板。围绕重点产品逐一梳理国内上下游配套部件和企业,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合力攻关,突破医用芯片、传感器、阀门等一批关键核心部件,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和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的技术储备。
三是制定鼓励国产自主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准入和推广使用的系列政策,并衔接配套。促进高端自主国产医疗装备技术发明创造,知识产权评估、运用、转化与保护等全链条服务,激发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医学装备创新积极性,激励创业群体、生产企业、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
“此外,在产品上市准入、市场销售和招采使用中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医疗机构使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并评估使用情况,逐步扩大可替代进口高端医疗设备的清单。”霍勇说。雷竞技官网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