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海:潜心研究“洋设备”疑难杂症的“医生”

  诊断设备系列     |      2024-06-04 13:50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一套诊病手法,对于在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陈新海来说,这种看病方式用在进口的设备上同样管用。陈新海往设备旁边一站,通过观察、聆听,就能判断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部位,便可立即着手排除故障。10多年间,陈新海凭借过硬的“医治手法”,为企业省下外修费用1800多万元,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8000多万元。

  沈阳机床集团在加快技术、装备和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先后引进上百台国外先进设备。然而,由于引进设备精度高,结构复杂,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只能聘请外国专家前来维修,不仅耗时,往往还要花费大笔的维修费。

  面对一台台国外高精尖设备,陈新海开始暗自较劲,希望自己能够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从那以后,陈新海不仅自学了机械本科的大部分课程,还经常拜师学艺,把维修中遇到的设备“常见病”、“疑难病”都记在本子上,装进自己的脑子里。正因为勤奋好学,陈新海掌握了过人的真功夫。他记载着“病种”的笔记也达到了50余本,10多万字。

  很快,陈新海的一身功夫就派上了用场。2005年8月,我国第一台从德国引进的世界顶级成型磨齿机,加工精度出现了严重问题。按照双方协议,德方首先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诊断”,但是没查出原因。如果想要解决问题,只能请德国专家来。然而,德方半个月后才能派出人,而且维修费用高达20万元,如果换件,费用就更高了。更关键的是,沈阳机床集团等不起,因为这台设备加工的是出口产品,如有延误,就要交违约金。

  陈新海主动请缨,整整两天时间,他就站在这台设备旁,拿着说明书反复琢磨。他把手放在正在工作的成型磨齿机上时发现,设备会微微地颤动,手若使点儿劲,颤动现象就没有了。凭着多年维修设备的经验,陈新海分析可能是设备某处间隙超标了。

  陈新海马上动手拆开设备检查,发现是丝杠接合部出现磨损,间隙超标,影响了加工的竞速。他当即决定将可调整的丝杠垫圈研磨下去一点,以恢复设备精度。可需要研磨下去的部分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粗厚,肉眼根本看不到,研磨的难度极大。关键时刻,陈新海担当起这一重任。他借助仪器小心翼翼地用手工研磨。重修后的设备轻轻转动起来,颤动消失了。试着用它加工一个零件,经检查,精度完全符合要求。

  作为维修钳工,陈新海不局限于“修”,而是创造了“代、改、创”,人称“陈新海三绝”的工作方法。陈新海用“替代法”打破了买原厂件为国外设备维修换件的传统。2007年11月,沈阳机床集团生产的数控机床出现噪声,陈新海经过检查,发现是所使用的“洋设备”刚性不足造成了所加工的齿轮精度不够。陈新海使用自己特制的工具,把“洋设备”传动轴的单键联结改为花键联结,大大增加了传动动力,提高了设备的刚性。同时,陈新海还善于对“洋设备”进行在改造,让引进设备大幅提高加工效率。

  “修旧如旧,不如革新创造。”陈新海秉承这样的理念,10年间,因为零部件替代等维修技术方法的创新,为企业节省成本开支1200多万元。

  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