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京东曾发布了一组“有热爱,就有光”的主题海报,这组海报带来了3位视障人士在黑暗的世界里追溯光明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有对生活满满的热爱,有对家人温情的付出,有对未来勇敢的追逐。
对于中国400万左右全盲的人来讲,最迫切的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而对低视力人群则更加依赖科技创新。社创号也持续关注视障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出行,为读者介绍过无障碍行业发展状况,对产业未来的社会需求、数字化趋势及国内外相关企业发展做了深度解析,点击回顾不错过精彩内容“”。本篇为读者们解析视觉康复那些事,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够助力视觉康复领域发展,让他们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看到不平凡的世界。
真正强大的科技,应该是让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科技,并能以此来全情投入地工作、创作、沟通、健身和娱乐。所以,我们从不会为少数人,甚至是大多数人而开发产品。因为,我们的产品设计是为了每一个人。
对于低视力人群来说,主要需要的是远用和近用的两种助视类辅具(近用有电子、光学助视器,远用有望远镜),而新型可穿戴视觉眼镜则可以同时满足远用和近用的需求,前者和后者互为替代品。
对于盲人群体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辅助器具的帮助(常用:盲杖、听书机、盲用写字板和笔、电子读屏软件、盲用手表等)。我们将两个群体常用的辅助器具分别放入两个商品篮子,再根据《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目录》中的基础价格以及使用年限,可以测算出我国低视力人群在辅助用具上每人年均花费约为365元,盲人在辅助用具上每人年均花费约为965元。
但同时,国内新型可穿戴视觉眼镜等新型视力康复辅具和尖端型的视觉康复器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增长空间十分显著。如果未来新型可穿戴视觉眼镜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那么我国视觉障碍辅具市场的规模将可能达到千亿元级别,成长空间极大。
截至 2019年,视力康复设备赛道内已有一些新科技型企业尝试进行布局,来挖掘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效果甚微,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辅具生产制造商市场地位稳固,新科技型企业难以打开市场。
从产品价格上看,传统的辅具价格亲民,且有政府补贴,但是新科技产品价格昂贵,一般市场价超过六千元,并且发展历史短、迭代次数少,实践性能还有待检验。
从产品品类上看,传统辅具生产制造商的产品品类既包含针对低视力人群的助视类产品,也覆盖盲用辅具,产品品类更加齐全,需求覆盖更广,但新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基本局限于可穿戴视觉眼镜以及阅读器,只能满足低视力人群的需求,却无法触达盲人群体。
从渠道上看,传统辅具生产制造商在线上线下均有布局,线上有官方网站和电商平台,线下依赖门店或者其他机构销售,但是新科技型企业却缺少相应的布局,很难找到其产品。
视力康复服务赛道分为3个细分领域:眼科疾病诊疗、视觉康复中心及软件服务,呈现新老力量共同发力,其中眼科诊疗和视听转化为代表的软件服务增长潜力最为明显。
据智研咨询,眼科诊疗方面,根据懂医行数据库信息,以白内障和青光眼为代表的视力残障疾病的康复手术市场规模增速均颇为显著,分别是22%和15%,预计在2020年达到353亿元和172亿元的巨大市场规模。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广泛的视力康复需求,从事眼科诊疗的医院的增长速度也十分显著。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统计,2015 年中国的眼科专科医院数量超过500家,预计2020年达到2000家左右。
视觉康复中心则以非盈利组织为主体,从事视觉康复训练、视觉康复研究、视觉保健宣传教育等多层次的视觉康复活动。 视觉康复中心的建设力量主要由当地政府、医学科研教育机构、部分私人企业组成,其中国资背景的视觉康复中心覆盖最广,具有公共服务属性。
辅助软件服务以视觉康复服务和视听转化服务为主,其中视听转化服务多依托于快速发展的智能语音技术和文字转语音技术为视障人士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便利其日常的沟通,前景十分广阔,技术基础也相对成熟。
视力康复服务有四类提供主体:公立眼科医院、民营眼科医院、视力康复企业、非盈利性组织机构。其中公立眼科医院、民营眼科医院在视力康复服务领域主要提供的是手术、药物康复服务,如白内障手术、角膜移植手术、青光眼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各种激光手术,而视力康复中心、非盈利性组织机构主要提供的是如心理疏导、盲人定向行走及适应性训练等配套服务。
完整的视觉障碍康复流程包括视力筛查、检查诊断、残疾评定、医学康复、辅具适配、心理及就学就业辅导,根据流程整体可以将之分为视力康复设备类和视力康复服务类。
视力康复产业链上游由视力康复设备零部件生产、视力康复服务基础两部分构成。视力康复设备零部件生产主要涉及五金、钢材、高分子材料、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视力康复服务基础主要由相关非盈利性科研组织机构、高等院校眼视光学系来提供专业服务理论、技术及人才的支持,比如视力康复企业科飞视觉就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等非盈利性研究机构。
视力康复产业链中游由视力康复设备研发生产、视力康复服务提供两部分构成。视力康复辅具研发生产的产品包括新型可穿戴视觉眼镜、传统电子及光学助视器、放大镜、生活学习类辅具等,视力康复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主要是用于治疗视觉障碍疾病的手术机器设备。
视力康复辅具应用终端包括了公立眼科医院、民营眼科医院、视力康复企业、非营利性组织。视力康复服务提供涵盖眼科医疗、康复中心和软件服务,其中公立眼科医院和民营眼科医院主要是提供是视力检测及康复手术(如白内障手术),视力康复企业、非盈利性组织机构更多的提供心理辅导、辅具适配及康复训练等服务,软件服务则是从视觉康复训练和视听转化入手助力视障者实现无障碍沟通。
视力医疗及康复赛道溯源又属于眼科产业,而国内眼科产业发展迅速,态势良好,所以下文分析重点为主要视障辅具生产制造赛道的相关问题。
我国视障辅具行业驱动力、成长性不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进而发展停滞。行业内高科技公司难以成长,相反的,低科技、低成长的传统型辅具公司长时间保持优势地位。
这其中的原因有几点,第一点是价格差异,视障群体以老年人居多,由于我国老年人消费观念普遍落后,人均消费能力较弱,雷竞技APP官方智能视障辅具价格相对又较高,集中在数千到数万元,超出了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意愿,但是对于传统型辅具公司来说,无论是助视类辅具(如传统助视器),还是出行类、生活学习类辅具价格都集中在千元及以下,所以导致这类智能视障辅具市场转化率弱,企业长期投入而难以盈利,最终难以发展。
第二点是辅具销售渠道问题,我国视障辅具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各地区机构组织配发的,视障人群自主购买的相对较少,高科技产品成本高、供应有限,对于机构组织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而传统型辅具公司能够稳定、低成本供货,以此满足视障群体的需求,由此这些公司可以长时间保有稳定的销售额和利润,从而占领市场。
第三点是我国的智能视障辅具,多为对发达国家的模仿,相关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从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整个视障辅具行业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持,第一是资本市场对该行业关注不足,第二是政府资金也投入有限。再者,国内产业缺乏足够的科研、教育资源的注入。
视觉障碍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生活角度来讲,会导致生活难以自理,需要陪护,从工作学习角度看,患者将无法再适应传统的工作内容,同时学习能力也会受限,这些影响综合到一起,导致视觉障碍人群相比听力及言语障碍人群更加弱势,再加上视障群体多老年人,长期下来,整个视障人群的认知水平都会相对落后,而相对落后的认知和意识就直接阻碍了视障辅具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视觉障碍行业的企业,一般只为患者提供了相关产品,但是对于视觉障碍这一类来说,仅仅提供产品是不够的,辅具不是快消品,患者一般会长期使用,所以纵向的产品服务如使用培训、后期维护更新等都很重要。同时,横向的延伸服务也值得挖掘,长期的视觉障碍会对患者造成物理、精神双层次的影响。
社创号持续关注我国无障碍产业发展,对产业未来的社会需求、数字化趋势及国内外相关企业发展曾有深度的解析。点击下方图片,解锁更多无障碍产业先进实践与案例。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