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官网技术的进步、老龄化的加重,微创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尽管微创介入领域国内市场长期被海外医疗器械巨头把控,但在企业潜心研发、政策大力支持下,部分领域如PCI领域,出现了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优秀企业,实现了国产替代。
亿欧正在进行《2021年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希望通过产业扫描、行业调研的方式,发现正在快速成长的微创介入企业,挖掘下一批微创介入领域的明日之星。
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微创介入主要分为血管通道和非血管通道。微创介入发展到现在,适用科室逐渐扩展至心血管、外周血管、骨科、尿道、肿瘤、消化道、脑血管、大血管等领域。
中国微创介入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市场长期被海外医疗器械巨头如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占据。而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技术的进步及创新医疗器械政策的支持,微创介入也逐渐走出一批优秀的新兴企业,虽然不及迈瑞医疗的体量与规模,但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凭借各自的技术占据一席之地。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沙利文预测,2023年,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21亿,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3%,未来替代空间极大。
微创介入领域,心血管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其他领域目前仍在技术探索与快速发展期,除海外医疗器械巨头外,亦出现了大量优秀企业:
心血管: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山东吉威、赛诺医疗、垠艺生物、微创心通、启明医疗、沛嘉医疗、捍宇医疗、苏州杰成、美中双和、惠泰医疗、微创电生理、锦江电子、安钛克医疗
神经介入:微创神通、沛嘉医疗、心凯诺医疗、沃比医疗、威高微心、心玮医疗、康德莱医械、威高维心
外周血管及主动脉介入:心脉医疗、先健科技、心凯诺医疗、申淇医疗、维科医疗
随着政策、资本、技术的要素健全,微创介入领域出现了大量优质创新企业,成为明日之星。
1. 产业政策推动行业加速发展,医疗器械审批加速,集采纳入更多品种加速产品放量。自2014年NMPA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以来,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00件产品通过了创新医疗器械的审批。2020年,带量采购从药品延伸至医疗耗材领域,未来包括微创介入器械在内的创新器械产品有望通过带量采购,实现产品的快速放量。
2. 上市制度支持。随着港股18A改革以及科创板的成立,大量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启明医疗、沛嘉医疗等未实现盈利的微创介入优秀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在资本的助力下加快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度。这种上市制度下,大量尚未商业化的创新型企业得以快速登录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同样意味着上市不再是行业终局,而是大量“明日之星”的助推器,未来将会有更多微创介入的创新器械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快速发展。
3. 资本助力。2018年以来,大量投资机构将投资重点向医疗器械倾斜,同时大量医药上市公司开始布局医疗器械,微创介入作为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的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参与。
4. 国产替代节奏逐渐加快。在PCI领域,国产器械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占率,在TAVI领域,微创心通等几家公司通过原创型创新占领了主要市场。尽管在其他领域仍以海外医疗器械巨头为主,随着国产微创介入器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提升,国产替代的空间在逐渐加快。
5. 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以相对成熟的PCI为例,2018年中国PCI手术量为92万例,同比增长20%,而每百万人PCI数量仅为656,同期美国、日本、欧洲数据为2907、2242、2178。随着老龄化逐渐加重、更多介入类手术纳入医保范畴,微创介入的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
亿欧预期近几年将有更多微创介入领域的创新器械企业逐鹿资本市场,亿欧将通过《2021年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盘点更多微创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明日之星及发展经验,挖掘优质企业的价值。
本文由:雷竞技raybet医疗器械医院诊断设备公司提供